警用無人機時代已至,王牌“飛行員”圓夢
宋凌君正在調試無人機。
杭州日報訊 1月12日,室外氣溫12℃,晴天,西南風4級。
杭州特警支隊的操場上,一群年輕特警從宋凌君眼前奔跑掠過。前方是一片空曠地,他手持遙控,熟練地固定好頭上的VR眼鏡。此刻,他的“眼睛”已經轉移到了身旁的無人機攝像頭上。這臺無人機僅有幾百克重,構造簡單,四片微微磨損的紅色槳葉頗為顯眼。剎那間,無人機高速啟動,宋凌君也“跟著”機器的視野飛向百米高空。
宋凌君是杭州公安局特警支隊技術大隊的一位民警,他還有另一個身份——杭州特警無人機中隊里的最強“飛手”。在他的操控下,這臺無人機不僅能到達最快兩百多公里每小時的飛行速度(相當于動車的最高時速),更能連續完成無人機干擾,甚至打擊等一系列作戰任務。
童年的飛行夢圓了 無人機成了他手中的利器
2012年,當宋凌君第一次接觸到無人機的時候,他就覺得童年的航模飛行夢終于“能圓了”。
這一年,他30歲。
而立之年的宋凌君已經做了6年的特警突擊隊隊員,每天訓練、執勤,再訓練,外出比武競賽,練兵千日,難免枯燥。唯一的放松,就是休息日開車去周邊的魚塘靜心垂釣。
除了釣魚,他還喜歡搗鼓點新事物。有一次上網搜打窩船,卻被無刷電機吸引,一圈逛完,發現店家在銷售一款從沒見過的無人機。他的目光緊緊盯在這臺簡陋的飛行器上,如同自己小時候那樣。之后,買材料、看教程、動手組裝,宋凌君著了魔似的研究起無人機。
那時無人機商用才剛剛起步,價格高昂。“沒人知道無人機能做什么。但反過來想,或許只是我們不知道它的用途。光這一點,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。”他說。
很長的一段時間里,他白天照常訓練,晚上留警隊通宵研究,后半夜瞇一會再照常上班。現在回想起來,他直呼“相當瘋狂”。
宋凌君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試飛,無人機晃晃悠悠地從操場飛起,上升到十幾米高空后迅速失控,重重砸了下來。
失敗了嗎?他卻說,那是他最快樂的一天。
事實上,飛無人機和釣魚一樣是孤獨的。特警隊里很多人都記得,那會兒宋凌君總是孤零零地獨自站在操場上,一動不動,外人大多也只能看個熱鬧。
幾年時間,宋凌君差不多在無人機上自掏腰包花了六七萬,這還不算賣二手“回血”的錢。他對于無人機的認識和掌握,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。2018年,在參加警用無人機比武中,他研發出了無人機掛載泰瑟槍的技術,還申請了國家專利。
宋凌君的“航模夢”從小在心里萌了芽。上世紀90年代,小宋凌君坐在電視機前,緊盯著屏幕里的國外航模節目。節目里,航空器一躍沖天,自由翱翔,但對于一名小男生來說,無論從成本還是時間上,這個夢想實在難以實現。
不過,小宋凌君開始了組裝之旅,他癡迷于動手組裝四驅車和船模。父母也覺得奇怪,家里從沒出過什么賽車手、飛行員,孩子居然會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。不過,從入門到精通,它們已經很難再給宋凌君帶來更多的刺激和新鮮感。
這一年,他13歲。
宋凌君從小跟著經商的父母生活在湖北,直到讀大學才考回浙江。實際上,如果按照就讀專業,他本應該從事環境科學的工作,或者繼續考研。誰知陰差陽錯,大四那年他跟著同學們參加國考,大部分人名落孫山,他卻成功上岸,被分配到了杭州公安特警支隊。
普通大學生做民警不稀奇,但做特警,尤其是突擊隊隊員,會不會跟不上?宋凌君起初心里也沒底,同批進警隊的都是訓練多年的警校畢業生,自己這個研究微生物的“書生”能行嗎?
要成功,只有靠不斷的練習。雖然長跑、射擊這些成績并不算拔尖,但宋凌君靠著勤奮的訓練,最終的綜合成績倒還不錯。健身、騎行和長跑也從工作需要,轉變成了他保持至今的興趣愛好。
2015年,宋凌君崗位調整,成為了一名排爆手,參與了杭州不少緊急的排爆警情。雖然危險,但他很感謝這段經歷,“排爆手最需要的冷靜,以及關鍵時刻的決斷,其實和無人機的操作是相通的。”也正是排爆工作的歷練,讓他更加明白一個道理。“每一個工作都需要天賦。或許我的同事天賦在于射擊、駕駛。” 宋凌君說,“我很清楚,我的天賦就在這里。”
特警已進入“飛行時代”
空中隊伍注入年輕血液
去年11月,杭州公安第一支無人機中隊正式成立。宋凌君作為出了名的無人機“老手”,自然入選。
這一年,他38歲。
在那之后,特警支隊里不再只有宋凌君一個人在戰斗。無人機中隊的10個飛手都很年輕,最小的只有26歲。通過無人機進行輔助搜尋、搜救被困人員,以及開展偵察打擊訓練,是目前中隊訓練的主要內容。畢竟,這都是無人機實戰最多的使用場景。
很多人想不到,其實無人機中隊還承擔著一份很重要的職責,那就是“反制無人機”。當遇到非法無人機入侵,在干擾效果不佳的情況下,給予“致命一擊”,也是中隊所承擔的職責。
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,宋凌君要帶著兩位90后開展穿越機研究和實戰的原因。文章開頭的那一幕,正是他操作穿越無人機的常態,高速沖刺,空中翻轉,繞圈干擾,穿越機就是他在空中最信任的“子彈”。
唯一會“有意見”的恐怕只有宋凌君的孩子,因為每當被老爸抱在空中轉圈時,暈的似乎只有自己。
在中隊里,隊員們都管宋凌君叫“師兄”,不僅因為年紀,而是無論什么機型,他都能飛到最穩,也最準確。隊員們打趣說,即將奔四的師兄拉高了中隊平均年齡,可沒了他,中隊的主心骨也就沒了。
宋凌君很清楚,杭州的警用無人機要打出一些名堂,必須要有優異成績。中隊成立次月,他帶隊在全國公安機關警用無人機第三片區練兵比武中,拿下團體第一名,以及一個單項第一和兩個單項第二的成績。
開頭第一仗,打得漂亮。但真正屬于杭州警用無人機的時代,才剛剛開始……